第540章 京营大魔王组合上任! (第1/2页)
时间悄无声息犹如山涧溪流一样,静悄悄的流逝着。
随着天下改元隆庆,大明也渐渐的真有了几分新气象。
至于说戚继光入京,虽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和影响,但也收获了一波关注。
毕竟上万在东南征讨清剿倭寇数年的山字营百战将士入京,对不少人来说也是一桩大事。
至少兵部尚书杨博就为此忙碌了好几天。
如何安置这些山字营将士,是驻扎在城外还是南城大营,钱粮从何处支取,这些将士又该如何管理,都是一桩麻烦事。
而对于京中占据着五军都督府一个个萝卜位置的勋贵们来说,手底下执掌着上万精锐兵马的戚继光同样是一个需要警惕,同时也要亲近的人。
戚继光受先帝简拔,又得新君喜爱。
而更重要的是严家对戚继光也格外看重,在朝中更有新晋内阁大臣胡宗宪作为依仗。
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。
戚继光只要再接再厉,继续带着山字营在战场上斩获一个个军功,升官晋爵,基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。
不过。
随着某位同样是新晋的小阁老,开始履行皇帝赋予的新职责,开始行走参知内阁。
而后在某一日随内阁参知文华殿君臣议事之时,拿出一道奏疏,提请浙江都指挥使司指挥佥事、副总兵官戚继光入京营操练兵马。
于是乎。
戚继光这位刚入京师的猛将,就成了中军都督府正二品的都督佥事,暂掌操练京营事。
倒是英国公府的世子爷,游击将军、山字营将官张元功,额外被皇帝赏了一个京卫指挥使司指挥使的官衔,仍任山字营将官,受戚继光管辖。
这道旨意无可厚非。
张元功本就是勋贵出身,各类封赏不在朝廷正常的擢升序列之中。
他这个正三品的京卫指挥使司指挥使官衔,更多是虚衔,荣誉高过实际。手底下管的人,依旧是山字营四战营之一,拢共还是那两千多人。
不过小阁老请封之后。
戚继光也终于是从京中那一个个勋贵府邸中抽身出来,正式搬进了京军大营里头,躲过了那漫无日期的各种京师勋贵宴请。
与之一同的,就是严绍庭这位新晋大明小阁老、兵部右侍郎、协理京营戎政,也一起搬进了京军大营。
“这一次对营中兵丁清查也差不多结束了。”
“年龄太过的兵丁,合计一万七千三百五十二人,这些人都要从京营清退出去。”
“另外还有历年积攒下来的缺额,合计两万六千六百三十七人。”
京军大营,中军大帐中。
镇远侯、总督京营戎政、太子太保顾寰,身披重甲,高坐将主之位。
在他面前的帐内,众多京营将领赫然在座。
严绍庭坐在左近首尾,将近来兵部和京营一同对营中兵丁清查的数据报出。
随后他扫视了一眼在场的诸多京营将领。
这些人脸色各不相同。
有些人面露愤愤,而有的人则是眼色担忧。
严绍庭又看了一眼坐在对面的戚继光。
他才继续说道:“这一万七千三百五十二名老卒,按照原本定下的规矩,已经开始清退至地方屯田卫所。一来安置老卒,不使他们无依无靠,滋生事端,二来也是充实各处屯田卫所的缺额。兵部也已经开始在各地屯田卫所开始清查,这些年不少人捞的好处,暂且不提,但吃进去的屯田也该吐出来了,不然就不是朝廷无法安置老卒,咱们这些勋贵人家,往后也会彻底没了依仗,见着个七品县令怕是都要低头。”
随着他说这些话。
在场不少勋贵将领,亦是面色复杂起来。
其实这些逻辑都很简单。
他们在屯田上吃的多,得的利自然就多,可卫所官兵战力下降也是必然,他们便无法带着军队建立功勋。
面子。
有时候是人自己丢掉的。
上方的顾寰则是敲了敲桌子,脸色冷冽:“先帝遗诏清军之事,本侯不管别处如何去想,但京营这头谁敢造次,本侯亲自去皇上那里请旨,将惹事的人统统革除。若是敢闹事,朝廷倒也能借此省一笔给勋贵的钱粮俸禄!”
他这话说的有些狠。
在场的那批勋贵将领纷纷低下头。
真要是按照镇远侯说的,所谓省下一笔钱粮俸禄,那就是要削了他们这些人家的爵位。
这可是天都要塌了的事情。
随着顾寰开口镇场子。
严绍庭继续说:“至于说这些年经营积累的缺额,高达两万六千六百三十七名,这一点我事先也未曾想到。如今这两万六千多人的缺额,依着我与兵部杨尚书,还有胡阁老商议来看。只能从山东、河南、陕西以及山西南部、河北南部等地卫所抽调,进而再将营中老卒安置过去。不过这一头算起来,至少要大半年时间才能补足,到时候正好让这些补上来的兵丁,留守京军大营,拱卫京畿即可。”
老卒一万多人,缺额两万多人。
原本经过历次改革,只有十来万兵马的京营,现如今算起来竟然只有五六万可用。
而京营这次清退一万多老卒,再补齐缺额,拢共算起来竟然需要补充超过四万新兵才行。
这也是严绍庭为何会说,补充新兵需要大半年时间,而且之后还只能留守京畿。
因为他不可能指望等着补足了这批新兵,再奏请出征。
那么能用的就是如今京营里余下的这五六万兵马。
且还不能一次性全都带走。
这和他先前算的只能从京营抽调三四万兵马之数,也差不多。
“将军,京营整顿,补充兵丁,操练兵马,这几条都是紧要的事情,我等也都明白,绝不敢阻碍朝廷新政,更不敢忤逆皇上旨意。但一下子要做这么多事,四万多缺额要从各地抽调,我京营是不是会忙不过来?地方上是不是也会有意见,到时候难免会惹出乱子?”
帐内,一名披甲将领缓声开口,试探着询问。
严绍庭和顾寰循声看了过去。
是名勋贵出身,在京营供职当差的将领。
于是乎严绍庭侧目看向顾寰老爷子。
早先他就和这位老侯爷商议过了,京营里涉及勋贵的事情,由他出面解决。
顾寰也是立马脸色沉了下来。
“乱子?”
“这些年你们惹出来的乱子和麻烦还少吗!”
顾寰丝毫没有给对方留情面,拍着桌子便质问道:“如今为何要整顿京营,从先帝到皇上,为何要清军?还不是因为我大明如今军中的乱子和麻烦太多了!”
那人低下了头,可脸上明显带着几分不服气。
顾寰冷哼着说:“想我太祖皇帝、成祖皇帝时,明军威武不可战胜,军中上下一心,军令畅通无阻。这才多少年?地方卫所败坏,京营屡屡革新,以至于我等武将竟要受文官节制,你们还有脸说东扯西?”
“何为勋贵?不是因为你们父辈祖上跟随列祖列宗,已经做过抛头颅洒热血的事情,你们就能安心坐享富贵!”
“勋贵者,当以国事为先,以武定国,乃军中表率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