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人中文

字:
关灯 护眼
法人中文 > 大乘妙法莲华经 > 第55集《妙法莲华经》

第55集《妙法莲华经》

第55集《妙法莲华经》 (第2/2页)

一个人对目标的设定是很关键的。所以说不能跟着你的愿力走,要跟着你的智慧走。就是说,你有多大的智慧,你才能够设定你的目标,才能够发你的愿。不能够说我先发愿,我不管我的智慧方便,不可以的。就是说,无大乘之方便而入生死,必当永失三乘慧命。
  
  这个地方就解释“闷绝躄地”,这个人已经昏倒在地上了,爬不起来了。你说这个人,他没学佛之前还可以走路,虽然是在贫穷的地方打工,修学外道,他好歹还可以走路;你用大乘佛法强迫他修行,他不但不能走路,昏倒在地上,这个反而更加伤害。法不契机,反而伤害他的善根。
  
  那怎么办呢?佛陀用大乘的智慧跟菩提心这一测试,心里大概有数了:这个穷子离开我以后,可能大乘善根退转了。我们看佛陀采取什么样的补救方式。看下面的经文。
  
  父遥见之,而语使言:不须此人,勿强将来。以冷水洒面,令得醒悟,莫复与语。所以者何?父知其子,志意下劣。自知豪贵,为子所难。审知是子,而以方便,不语他人,云是我子。使者语之:我今放汝,随意所趣。
  
  穷子欢喜,得未曾有,从地而起,往至贫里,以求衣食。
  
  其实佛陀没有亲自去追他,在华严会上佛陀没有亲自地开导小乘人,是叫法身菩萨开导,叫做“遣傍人追”。佛陀虽然没有亲自去追,其实他是站在远方看这个穷子的反应。所以,“父遥见之”,他看到这个穷子遇到大乘佛法以后,又是称怨大唤,又是闷绝躄地,他心里就有数了,就告诉这位华严会上的法身菩萨说:“不须此人,勿强将来。”这个人你不要再用大乘佛法教导他了,放他而去吧。
  
  放他而去,怎么办呢?第一个,“以冷水洒面,令得醒悟”。冷水表示一种灰灭的偏空的真理。就是中道的实相已经对他来说没办法了,没办法摄受了,就用比较冷的水——偏空法性的冷水,来洒他的脸。然后他就怎么样呢?他才有办法在无明的颠倒业力里面慢慢醒过来。醒过来以后,我们现在从今以后不要再提大乘法门了,包括中道的智慧,包括菩提心,这两个事情就绝口不能再提了。
  
  “所以者何?父知其子,志意下劣。自知豪贵,为子所难。”这个穷子虽然经过大乘佛法的熏习,但是长时间地轮回,已经怎么样?“志意下劣。”他这个人智慧狭小,悲智未发。而作为佛陀,是一个豪贵的境界。
  
  我们看《华严经》,《华严经》那是一个真如缘起,“一心万行,万行一心”,“一为无量,无量为一”,那功德是可以互相互含互摄。菩萨修布施,他同时具足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的功德,他那个功德是互含互摄。菩萨不是说一定要修持戒才能够成就持戒的功德,菩萨修持戒也同时具足布施、禅定等等功德。
  
  所以,华严会上那叫一个菩萨的豪贵的自在力。这种情况,对于一个连三餐都吃不饱的穷子来说,是很难去信解的,两个档次落差太大。所以,“审知是子,而以方便”,知道这两个之间的问题以后,就开始以二乘的方便门来摄受他。“不语他人,云是我子。”所以,经过测试以后,佛陀下定决心,不再讲说他是我的儿子、他一定要继承我的王位,就不说了。
  
  佛陀在经过《华严经》的这么一个测试以后,包括在阿含、方等、般若都没有明确地说明你是我的儿子、你可以继承我的家业、我可以授记你做佛,佛陀对这件事情绝口不提了。“不语他人,云是我子”,反而“使者语之”,让这个使者就告诉这个穷子说:“我今放汝,随意所趣。”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,我不再强迫你修学大乘佛法。
  
  那么这个时候穷子什么反应呢?“穷子欢喜,得未曾有。”这一看,哎哟,你不再叫我继续轮回下去了,我可高兴了。“从地而起,往至贫里,以求衣食。”就从地面站起来,前往这个卑贱的小村落,继续地打工来获取基本的衣食。当然,这个打工就是准备要修四谛法、观四念处。这个就是一个贫穷的身心世界。
  
  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得出来,叫做“拟宜大乘”,所以佛陀从这个地方就决定“舍几用车”,放弃了大乘功德,因为大乘功德对于一个流转太久、善根退失的人来说,实在是没办法接受的。
  
  那怎么施设方便呢?
  
  寅二、遣二人诱
  
  我们看寅二的“遣二人诱”。看经文。
  
  这个经文有四段,先看第一段“遣使雇作”。
  
  尔时,长者将欲诱引其子,而设方便;密遣二人,形色憔悴,无威德者,汝可诣彼,徐语穷子,此有作处,倍与汝直。穷子若许,将来使作。若言欲何所作,便可语之,雇汝除粪,我等二人,亦共汝作。时二使人,即求穷子;既。已得之,具陈上事。尔时,穷子先取其价,寻与除粪。其父见子,愍而怪之。
  
  长者就知道用强迫的方法不行了,只能诱导,现在就必须要恒顺众生了。不是说你有期待就够了。期待归期待,还要面对现实,佛陀必须站在诸子的希求的角度来施设方便。
  
  那怎么施设方便呢?他只能够“密遣二人”。密遣二人就是说,隐密,就是隐瞒圆满之实法,派遣方便之权法,就是佛陀把空性的法派出来。但是,空性里面其实含有真如的道理,这个空性跟真如是一体的,佛陀把那个空性放在表面上。“密遣”就是说,表面上端出的是我空的真理,其实里面是含有真如的实相。这个“二人”,约法来说就是四谛十二因缘,约人来说就是声闻菩萨。就是用四谛十二因缘来密诠实相,但是表面看起来是权法。
  
  那么这两个人是怎么回事呢?“形色憔悴,无威德者。”佛陀不再找法身菩萨了,派这个形色憔悴无威德者。因为二乘的教法,这四谛法,但明无常、无我的偏空理性,缺乏大乘的功德庄严。佛陀再也不谈六度了,再也不谈菩提心了,再也不谈中道实相了,就谈一个偏空的理性。这个空性里面没有六度的庄严,没有大悲的愿力,所以叫做“形色憔悴,无威德者”。
  
  派这两个人干什么呢?“汝可诣彼,徐语穷子:此有作处,倍与汝直。”你可以到那个穷子住的地方去,告诉这个穷子,用温和柔软的言辞来劝勉他,说“此有作处”,说我这里有工作的地方。这个作处就是小乘的见道跟修道二处。你来我这边工作,我给你更好的代价。
  
  我们知道,小乘人现在心态是厌恶痛苦的。厌恶痛苦,所以他修外道法。他说你不就是想厌恶痛苦吗?我这里有更好的厌恶痛苦的方式,我用四谛法来厌恶痛苦,更彻底!相对于凡夫跟外道但得人天有漏的果报,二乘的涅槃可以说是多倍于他的价值。相对于外道、凡夫来说,它给你离开痛苦的力量更大了。所以佛陀这个时候先不谈追求快乐,先谈离苦。为什么?满足他的心愿。
  
  “穷子若许,将来使作。”如果他答应你,用这个方式来离开痛苦更彻底,你就把他带回来;他如果问你说“欲何所作”,做什么事呢?你跟他讲说“雇汝除粪”。你要离开痛苦,你就要断除烦恼、断除生死业力。所以这个时候佛陀就怎么样?不论净佛国土,也不论成就众生,不论上求佛道、下化众生,但求除惑取证。
  
  而且,跟他讲说:“我等二人,亦可共汝作。”这个法身菩萨也示现声闻身,跟这些穷子共修小乘法,做同事摄。“时二使人,即求穷子。既已得之,具陈上事。”那么这两位使者就奉这个长者的使命去找穷子,找到以后就把这件事情如是如是地报告。
  
  我们看穷子怎么反应。“尔时,穷子先取其价,寻与除粪。”穷子经过前面的经验,他看到:你又是用中道智慧来抓我,又是用大悲心来逼我,我可要先问问看,我这样子工作,我的代价是什么?这个代价如果要投入生死轮回,那我就不干了。所以先取其价,先问我这个除粪的工作报酬是什么。
  
  所以,小乘人的特点,你也可以说他急功近利,他要马上得到一个东西。你跟他讲说,我这样子无所得,回归到一念心性,真如功德会回报我。以无所得来生菩提心,对他来说意境太高了。他一定要索一个代价的。什么代价呢?涅槃寂静乐。就是说,从今以后,你的生命没有“痛苦”这两个字了。这个时候这个穷子就马上答应了,“寻与除粪”,好!这样子满足我的心愿。我的心愿就是厌苦欣空,我这样子做的目的是追求涅槃寂静乐。可以!
  
  这个穷子一答应以后,我们看父亲怎么反应。“其父见子,愍而怪之。”愍念其欣求小果,愍就是肯定。不错,你至少还愿意追求偏空涅槃;怪,怪其不长进,不求无上菩提。既愍又怪。
  
  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。
  
  佛陀的态度是这样,就是说,佛陀度化众生,你可以看得出,他两个方法。他先用无所得的智慧来测试你,看你这个人大乘善根强不强。大乘善根强的人,他眼光看得非常远,他不会追求马上得到什么结果,不可能。所以一个人,你测试一下,你适不适合生生世世在三界里面行菩萨道,一个情况就知道,就你这个人有所得心很淡薄。你遇到痛苦、遇到快乐、遇到别人对你的刺激、毁谤,你一点都不在乎,你的心中只有菩提心:我的人生只是实践我的理想,如此罢了。你的内心如果真的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,恭喜你!你真的适合在三界里面生生世世地轮回,你是真的这种个性。
  
  如果不是,那佛陀就不是用实法,就开始用权法了,那你就要善用你的有所得心了。我们佛法不一定要把什么东西都讲得很高,什么东西都无所得,也不一定要这样。佛陀在《法华经》上说:“先以欲钩牵,再令入佛智。”
  
  我问大家一件事情:净土宗是大乘法吧?是啊!净土宗有所得,有啊!净土宗你要欣求极乐,这不是有所得吗?极乐世界是一个因缘所生法!二乘人欣求涅槃也是有所得。诸位!有所得不一定错,关键是你的根机适不适合。你不要说,你这个人明明是有所得,你一定要把他放在无所得。说,不行,我要自我挑战,自我突破。结果只有一个,叫做“闷绝躄地”。法不契机是伤害最大的了(这个我讲过),法不契机、好高骛远,比懈怠还严重,那个伤害力是很严重的。
  
  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,这一件事情是双方都满意。佛陀有满意啊,佛陀“愍而怪之”就是满意。佛陀是愍念他欣求小果,虽然有所责怪,但是佛陀基本上是可以接受的,佛陀是要双方都可以接受。小乘人虽然除粪辛苦,但是他得到涅槃寂静,远离痛苦,满愿了。佛陀知道,只要你肯证得我空真理,我就有办法让你回归真如。所以双方都满意,达到双方都满意的协议。
  
  好,我们看,这就是第一段,“遣使雇作”,双方达成一个都可以接受的协议,就是你来我家除粪,我给你涅槃寂静。双方都同意。
  
  我们看下面的经文,“化身摄受”。
  
  又以他日,于窗牖中,遥见子身,羸瘦憔悴,粪土尘坌,污秽不净。即脱璎珞、细软上服、严饰之具,更着粗弊垢腻之衣;尘土坌身,右手执持除粪之器,状有所畏。
  
  双方达成协议以后,就把这个穷子请到家里面来工作了,就是扫厕所。扫了一段时间以后,“又以他日”,就经过一段时间以后,这个长者并不是把他请过来就放弃,他还在旁边看。在哪里看呢?在窗户。正中的大门是中道实相,这个墙壁上的窗户就是偏空的思想。因为窗户比较小,它光明狭小,表示偏空的理性,不圆满。所以佛陀是在窗户里面偷偷地看这个穷子,他到底做事情是怎么回事。
  
  结果他看到的是什么情况呢?“羸瘦憔悴,粪土尘坌,污秽不净。”这地方有两段说明。
  
  “羸瘦憔悴”是指他能观的智。就是说,穷子开始消除垃圾了,他用什么方法呢?用不净、苦、无常、无我,叫能观的智。因为能观的智不带六度的福德,但修空性,不修福德,所以“羸瘦憔悴”。就是不再谈六度福德了,我们先不追求快乐,但求离苦,不求快乐。所以他现出来的智慧是羸瘦憔悴的智慧。
  
  看他的所观境。“粪土尘坌,污秽不净。”那么不净、苦、无常、无我四种智慧是观什么呢?观凡夫的身、受、心、法,看你的色身、看你的感受、看你的想象、看你心中的辗转的执取。这身、受、心、法充满了烦恼跟生死罪业,所以“粪土尘坌,污秽不净”。相对于大乘佛法所面对的是一个广大的佛道、广大的波罗蜜,小乘佛法相对是不净的,因为它面对的是众生法界的身、受、心、法。
  
  那么这个父亲这一看,说,不错,孺子可教也!非常投入,很努力地用四念处观照身、受、心、法,修我空观。佛陀就觉得这个人不错了,就开始怎么样?变身。就是从华严会上的报身,这种无量功德庄严的身相,所谓的胜应身,就显出一个劣应身,显出一个丈六的老比丘相。
  
  这时怎么办呢?“即脱璎珞、细软上服、严饰之具。”就把法、报的那种功德庄严的璎珞脱掉,“细软上服”,这种柔软的衣服也脱掉。细软上服是大乘的无生法忍,大乘无生法忍那是不思议境,“诸法从本来,常自寂灭相”,没有什么追求涅槃这件事情。本来就涅槃,你追求什么?这种不二法门就是,在生死当中就是涅槃,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。但佛陀把这种无生法忍,大乘尊贵的衣服,拿掉,显出怎么样呢?显出小乘的衣服,小乘的空性。
  
  把这个璎珞脱掉,柔软的衣服也脱掉,严饰的这些大乘的福德功德也脱掉,那么穿上什么呢?穿上“粗弊垢腻之衣”,“尘土坌身”。就是说,佛陀开始示现杂染。首先,佛陀的八相成道示现娶妻。说,你不用怕,你娶妻,我也娶妻。而且示范生子,示现这种烦恼相。陪同众生,示同凡夫,就现出这种垢腻的衣服。先示现娶妻生子,再现丈六比丘相,最后,成道以后还示现老病死的相状。甚至于“右手执持除粪之器”,佛陀也示现,说你修四念处,我跟着你修;你调伏烦恼,我跟你调伏烦恼。
  
  而且更严重的是“状有所畏”,佛陀还现出业报相。比方说,佛陀曾经被金枪刺脚、三月马麦。就是国王请佛陀去三个月供养,结果这个国王享受快乐,忘了送饮食,所以佛陀三个月就吃马麦。有这个金枪马麦之报,就是佛陀显出这种受业力果报的情况。这个《阿含经》里面有说到了。
  
  《阿含经》强调的是业感缘起,你看佛陀在《阿含经》里面是没有自在力的,状有所畏。我们举一个例子。释迦牟尼佛的家族是怎么亡的?是被琉璃王灭族。诸位!一个佛陀的家族被灭掉,这是不得了的事情。你不是说“佛为法王,于法自在”吗?所以大乘佛法、小乘佛法有些地方看起来表面上是矛盾。佛陀你那么自在,你为什么不能阻止琉璃王呢?对不起!《阿含经》现的是应化身。他如果现报身,那不是这样境界了。应化身,他必须遵守生死业力的原则,所以佛陀不能去改变琉璃王去灭族,这个是他们的因果,佛陀是不介入的。佛陀也示现头痛、金枪、马麦,因为业感缘起的理论之下只有一句话,叫做“万般皆是业,半点不由人”,包括佛陀。《阿含经》就是这个说法,就是佛陀都不能够避免生死业力的轨则。
  
  当然,这样子在《华严经》《法华经》是不同意的,“佛为法王,于法自在”。
  
  所以这个地方就是大小乘的差别。就是说,你今天的教法是业感缘起,那就是业力主导;但是《华严经》《法华经》是真如缘起,那是“一心万行,万行一心”,佛陀可以一念心中变现无量法,也可以从无量法会归到一念心。一心万法,万法一心,那叫做“佛为法王,于法自在”。这两个不冲突,看你是从大乘的角度,从大乘的缘起来看事情,还是你愿意从小乘的缘起看事情。
  
  所以,佛陀为了摄受穷子,脱掉了尊贵的衣服,现出了垢腻的衣裳,状有所畏。这样子干什么呢?拉近彼此的距离。就是说,让他看:你看我这样子做,我也证得阿罗汉果,你们也做得到!来鼓励穷子。
  
  这个是说明佛陀用化身来摄受他。当然,化身摄受,这也还得要佛法的教育。
  
  好,我们先休息十分钟,看佛陀怎么样善巧开导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,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